1. 跳轉至内容
  2. 跳轉至主選單
  3. 跳轉到更多DW網站
媒體

德語媒體:歐洲不應介入中美衝突

2023年6月8日

一段時間以來,中美關係變得越來越具有火藥味:兩國軍機和軍艦連續發生兩起"險些"相撞事件後,中國國防部長又拒絕了美國防長奧斯汀開展對話的邀請。一旦中美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,歐洲人會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呢?

https://p.dw.com/p/4SLYW
Symbolbild Flaggen China USA
圖片來源: Ute Grabowsky/photothek/picture alliance

(德國之聲中文網)《新蘇黎世報》發表報導稱,今年四月,法國總統馬克宏結束訪華行程後表示,對於台海危機,歐洲不應成為美國的附庸,因為"台灣危機並不是我們的危機"。他的這番言論當時曾在歐洲各國引起廣泛的爭議和批評。但最新發布的一份民調顯示,歐洲民眾當中,馬克宏的"不參與論"竟有很高的支持度。這篇題為《歐洲應在中美衝突中保持中立》的文章寫道:

"歐盟多數民眾持和馬克宏類似的觀點:他們不希望他們的國家捲入到中美之間的軍事衝突中去。在他們看來,與其說中國是一個敵手,倒不如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夥伴。而且他們也並不認為,因為美國在北約東翼有積極表現,歐洲就應加強對印太事務的參與。

這是歐洲跨國智庫'歐洲外交關係理事會'最新民調得出的結論。大約60%的受訪者認為歐洲應保持中立,只有23%的受訪者認為,一旦中美開戰,歐洲應支持美國。民調報告撰稿人 Jana Puglierin和Pawel Zerka寫道:'儘管美國在抗擊俄羅斯侵略方面付出了諸多努力,但只有較少的歐洲人認為,歐洲應對此有所回報。'

歐洲外交關係理事會的這項民調是今年四月在歐盟11個成員國中開展的,受訪者人數大約16000人。問卷調查的重點是,美中俄'大國競爭'日趨激化的當下,歐洲應採取什麼立場。"

問卷調查顯示,俄羅斯發動侵烏戰爭十五個月之後,三分之二的歐洲人視莫斯科為對手或敵手,他們也對歐盟停購俄羅斯天然氣以及對俄制裁的決定表示贊同。

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呼籲推動「去風險化」的對華政策。
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呼籲推動「去風險化」的對華政策。圖片來源: ALEX WONG/Getty Images via AFP

"不過,在如何看待中國的問題上,多數歐洲人更希望採取以合作為導向的對華政策。他們並不贊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較為強硬的對華政策。今年春季,馮德萊恩指責北京試圖改變國際秩序,並呼籲歐盟各成員國反思各自的對華政策。"

歐洲外交關係理事會的最新民調結果也引起了《南德意志報》的注意,該報寫道:

"對於應當如何同北京打交道的問題,近來有很多討論,它也會成為六月底歐盟峰會的一項議題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責中國有意識地利用'經濟依賴和經濟影響',讓弱小國家對其唯命是從,因此馮德萊恩呼籲減少對中國的依賴,以達到'去風險'目的。但與之相反,法國總統馬克宏和德國總理肖爾茨則對同中國開展合作持開放態度。按照歐洲外交關係理事會專家對民調數據的概括:馬克宏隊的受擁護程度要高於馮德萊恩隊。

2019年開始,歐盟將中國定位為'對手、競爭者和夥伴',但對歐盟民眾而言,中國首先是一個'必要的夥伴'。儘管如此,很多歐洲人並不贊同中國在他們的國家購買港口、高科技企業或媒體機構。在德國,持這一立場的人佔比為70%,高於歐盟各國的平均水準。

不過,問卷也顯示,一旦中國向俄羅斯出口武器,41%的受訪者認為,歐盟應當對中國實施制裁,並願意為此承擔經濟損失。但一旦中美兩國因台灣問題發生軍事衝突,歐洲人的立場則很明確: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歐洲不應介入,也不應對美國提供支持。"

 

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,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。

©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: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,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,不得擅自使用。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,並受到刑事追究。